一、引言 明朝人生活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社会,是以急遽变化为其特征的。
在这里,我们不可能原封不动的照搬摩尔根的分期标准,但他提出的分期标准还是可以作一大致的参照。这样说来,并非黄帝本人亲至四方。
以我们今日的认识看,黄帝是那时部落联盟或酋邦的大酋长。3、制礼作乐 礼作为礼俗是很早就存在的。是周公之创礼治,实为周人社稷计也。下面我们进一步来了解黄河流域的环境条件,现代著名科学家竺可祯研究黄河流域即华北地区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得出结论说: 按诸气候上的通例,凡雨量愈稀少者,其每年之变率愈大。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文明的摇篮,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
……据中国历史上所载,自公元初以至十九世纪,其间在华北境内发生之旱灾980次,水灾650次,此皆历史上著名之天灾也。本文所言宗周,系指西周。更为重要的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汉书·艺文志》以诸子百家出于王官,乃依稀仿佛之谈。……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但柳宗元这里只强调一个方面。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而由于后来中国幅员扩大、民族融合的因素,古代中国人口与世界人口的比例一定较现代为小,等等。封建之始,种族错杂,所与竞者,率多异族,其后则皆伯叔甥舅矣。
以及轴心时代形成的其它条件与契机,如此等等。老子这一思想与其说是讲哲学,不如说是讲历史。此书可以视为修德的典范和立国的纲领,韩宣子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之叹,可由此书得到理解。汤因比分析古代中国文明的起源说: 如果我们再研究一下黄河下游的古代中国文明的起源,我们发现人类在这里所要应付的自然环境的挑战要比两河流域和尼罗河的挑战严重得多。
51 《礼:从历史到哲学》,载《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春之卷。根据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理论分析,希腊人在进入文明时,他们的原始部落经历了更为动荡的历史生活和各种遭遇,纯粹自然形成的部落性质受到极大的破坏,新的劳动条件使他们个人的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从而产生了脱离氏族制脐带的自由民小农。《白虎通·号》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宗法确立后对安定当时的政治局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开始氏族首领被授权管理这些财产,并被授权用这些财产的一部分奖励氏族内的有功成员或额外分给氏族内需要特别照顾的成员。这是对民神杂糅、家为巫史的原始宗教混乱状况的一次整顿,任命专门的神职人员,而对通神之事加以垄断和限制。
在对待宗教鬼神问题上,殷人与周人大体持两种态度:殷人是以宗教立国,周人是以礼教立国。若从亲情而论,众子本自平等,何以嫡长子独有此特权?此在余子及其族党那里仍难免不平,而明争暗斗。
这实际是一个更重大而根本的问题,因为这不是贵族间一时的利益分配问题,而是关系周王朝万世治安的大问题。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更何况亲族关系,每下一代,即疏远一层,数传之后即形同路人。而《易纬·乾凿度》则说文王作演德之书。由大宗为君而变为长子继承制,自周公始确立。如《论语》中关于学习态度的,则有好学、博学、志于学、困而学之、学而不厌等字样。
八、轴心时代与价值的阐释 轴心时代(Axial Age)的说法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1883—1969)提出,他把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称为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认为这一时期世界历史上充满了不平常的事件。刘翔又从仰韶文化遗址等史前陶文中找出一些认为是帝之初文的符号,提出帝字最主要的部分象植物的子房,认为这无疑是当时华夏民族对植物崇拜的原始的文化心理的反映。
三代政治制度有所因革损益,而最值得注意的是西周初年实行的分封制。同时墨子倡节葬、非乐之说,反对西周以降的礼乐文明,从而与儒家思想相抵牾。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关于学习内容的,则有学诗、学礼、学易、学文、学道、学稼、学干禄等字样。
所以说法者,治之端也。所以,与世界许多民族歌颂武力征服的英雄史诗不同,中国人所歌颂、所感戴的是文明的缔造者。老子说: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礼制并不是简单地将礼俗制度化,而是将等级制度化,并使之贯彻于一切社会生活之中。
神农氏七十世,约兴起于黄帝之前一千四百年至二千一百年。它既有类十字图形,也有方框图形。
闻舜慈乎弟,……(中有缺文)为民主也。《尚书·梓材》传统经学认为是武王诰康叔之书,其中说: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
正是这种文化精神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诞生,影响了中国上古时代的灿烂文明和辉煌文化。(原载《国际儒学研究》第6辑) 进入专题: 中国文化 文化基因 前轴心时代 。
至于本象花蒂之形的帝字,其最初语义的蕴涵的意念,即是对植物的原始崇拜,也是不言而喻的。前文我们曾讲到禹时诸侯万国,汤时三千余国,《礼记·王制》载周时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逸周书·明堂解》陈逢衡注万国各致其方贿谓:成王时千七百七十三国。虽然这些聚落有些不是同时存在,而是先后建成使用的,但也可见距今六七千年前后,中华大地已日渐繁荣起来。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
42 以三为五:谓上亲父,下亲子。《官人》云:言忠行夷,争靡及私,……情忠而宽,貌庄而安,曰有仁者也。
26孟子还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但这里所谓的礼,是作为礼俗形式而存在的礼,不是周人的礼制之礼。
如上所述,在解决天下万邦间如何相处的问题上,在治理多灾的生存环境问题上,古代中国人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政治智慧:在一个幅员广大的地区内成功地创造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能行之有效地履行其职能,一方面在诸侯万邦间起到其调节仲裁作用,一方面在全社会的公共事务方面发挥其组织管理职能。周公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以德诠释天命,并将天命和德的思想纳入其无所不包的礼的大体系中,由此而开创了宗周的礼乐文明。